撚字康熙字典熱度:69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niǎn,【漢字註音】ㄋㄧㄢˇ

【語音朗讀】

【卯集中】【手】【撚字五行屬】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乃殄切,音涊。讀若年上聲。

【說文】執也。

【廣韻】以手撚物也。

【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撥復挑。

又【說文】一曰蹂也。

【淮南子·兵略訓】前後不相撚,左右不相干。

又從也。

【汲冢周書】後動撚之。

又【揚子·方言】撚未續也。或作捵。

【正字通】撚有平上二音。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撚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手部

楷書

撚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撚
中国大陆
台湾 撚
台湾
香港 撚
香港
日本 撚
日本
韩国 撚
韩国
旧字形 撚
旧字形

撚字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執也。从手然聲。一曰蹂也。乃殄切

《說文解字注》

(撚)𡙕也。執者,捕罪人也。引申爲凡持取之偁。廣韵曰:撚者,以手撚物也。从手然聲。乃殄切。十四部。一曰厹也。蹂者,獸足蹂地也。

撚字解釋

撚字基本屬性

  1. 撚的部首:手部外筆畫:12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qbkf

  2. 四角號碼:53038鄭碼查詢:drsuBig5編碼:BCBF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49A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撚捵捵 𢲳 撚

撚字基本含義

  1. 同“撚1”。

  2. 踐踏:“前後不相~,左右不相幹”。

  3. 古同“攆”,驅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