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跡”指人和動物的腳印,行蹤痕跡。《說文》: “跡,步處也。從辵,亦聲。蹟, 或從足責。 , 籀文跡從朿。 ”這裏說的“籀文”是小篆以前以金文為主的古文字。主要字形為“
、
、
、
、
” ,左上是表示行走和路口的 “彳” (讀chì) ,下邊是表示腳的 “止,趾” ,合起來組成行走符號“辵” (讀chuò),即俗稱的 “走之” 。右上是表示荊棘的“朿” ,用“朿”在行走的路麵上劃出痕跡來會意 “跡” 十分巧妙。小篆將此義分成兩個字: 一個是從足,責聲的 “蹟” ; 一個是從辵,亦聲的 “跡” ,都保留了因腳的行走而出現痕跡的關鍵字素——“足” 與 “辵” 。今以 “跡” 為正字。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二】【辵】
『說文解字』
步處也。从辵亦聲。蹟,或从足責。𨒪,籒文迹从朿。資昔切〖注〗𨒏,古文迹。
『說文解字注』
(迹)步處也。莊子云。夫迹、履之所出。而迹豈履也。从辵。亦聲。迹本作𨒪。朿聲。故音在十六部。小篆改爲亦聲。則當入五部。而非本部之形聲矣。李陽冰云。李丞相持朿作亦。謂此字也。資昔切。古音在十六部。
(蹟)或从足責。責亦朿聲也。小雅。念彼不蹟。毛傳。不蹟、不循道也。
(𨒪)籒文迹。从朿。釋獸。鹿其跡速。釋文。本又作?。素卜反。引字林鹿跡也。按速正𨒪字之誤。周時古本云其𨒪𨒪。𨒪之名不嫌專繫鹿也。廣雅。躔?解亢跡也。卽爾雅麋跡躔、鹿跡𨒪、麕跡解、兔跡迒也。曹憲?音匹迹反。集韵云。迹或作?。然則字林從鹿速聲、素卜反之字。紕繆實甚。或以竄入爾雅。又或以羼入鹿部麌麛二字之閒。其誤可不辯自明矣。
跡的部首:足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13倉頡號碼:rmylc
四角號碼:60130鄭碼查詢:jinoBig5編碼:B8F1gb2312碼:BCA3
uni-code:基本区 U+8DE1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迹
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