撢字康熙字典熱度:453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dǎn,【漢字註音】ㄉㄢˇ

【語音朗讀】

【卯集中】【手】【撢字五行屬】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紺切,貪去聲。

【說文】探也。

又他含切,音貪。與探同。

【周禮·夏官】撢人掌誦王志,道國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國而語之。

【疏】誦王志者,若撢取王之志。

又【唐韻】餘針切【集韻】【韻會】【正韻】夷針切,𠀤音淫。又【集韻】徒紺切,潭去聲。義𠀤同。

又徒感切,音萏。揞也。

又徐心切,音尋。修也。

又【唐本《說文】掬也。 本作𢺬。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撢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手部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撢字的象形文

讀音:shēn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秦簡;

石鼓文;

小篆深;

小篆穼;

小篆探;

小篆撢;

漢帛書;

隸書

讀音:shēn

“穼” 、“深” 是古今字。本義是深入探求。《說文》 : “穼,深也。” “探,遠取之也。從手,穼聲。” 其實 “穼” 字已經包括了 “深”和 “探” 的兩個意思。金文2的 “穼” 上邊是洞穴的 “穴” ,下邊是兄長的“兄” ,兩邊的小點是“水” 。“兄” 表示第一個人,進入有水的洞穴,既有深入也有探索的含義。小篆將 “兄” 和 “水”改為 “求、火” 的合文,加“手”成“探” , 表示持火探索。 石鼓文寫作 “” , 由 “穴、 求、水”組成,側重探求穴中水的深度,故後另加 “水” 成 “深” 。隸書(漢帛書、《王舍人碑》 )分別寫作“” 。

注: 小篆中另有一 “” (撢) , 與 “探”字同音同義。或因筆畫較多不普遍使用。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撢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撢
中国大陆
台湾 撢
台湾
香港 撢
香港
韩国 撢
韩国
旧字形 撢
旧字形

撢字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探也。从手覃聲。他紺切

『說文解字注』

(撢)揬也。周禮撢人。掌撢序王意以語天下。釋文曰。與探同。按許書、則義同而各自爲字。从手。𪉷聲。他紺切。古音在七部。

撢字解釋

撢字基本屬性

  1. 撢的部首:手部外筆畫:12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qmwj

  2. 四角號碼:51046鄭碼查詢:dfkeBig5編碼:BCC2gb2312碼:B5A7

  3. uni-code:基本区 U+64A2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撣探𢺬探 𢶁 𢺬 撣𢺬

撢字基本含義

  1. 同“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