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黽
【繁體漢字】黽,【漢語拼音】mǐn,miǎn,【漢字註音】ㄇㄧㄣˇ
【語音朗讀】
【亥集下】【黽】【黽字五行屬】
【亥集下】【黽字部】
【唐韻】莫杏切,音猛。
【說文】鼃黽也。
【爾雅·釋魚】鼁𪓰蟾諸,在水者黽。
【疏】鼁𪓰,一名蟾諸,似蝦蟆,居陸地,其居水者名黽。一名耿黽。一名土鴨。狀似靑蛙,而腹大。陶註本草云:大而靑脊者,俗名土鴨。其鳴甚壯,卽此黽也。
【埤雅】黽善怒,故音猛。
又竹名。求黽。
【管子·地員篇】在丘在山,皆宜竹箭求黽猶檀。
【註】求黽,亦竹類也。
又姓。漢黽初宮。見【印藪】。
又【廣韻】武盡切【集韻】【正韻】弭盡切,𠀤音泯。勉也。
【詩緝】嚴氏曰:力所不堪,心所不欲,而勉强爲之曰黽。
【孫季昭示見編】黽,蛙屬。蛙黽之行,勉强自力,故曰黽勉。如猶之爲獸,其行趦趄,故曰猶豫。
又【玉篇】眉耿切【廣韻】武幸切【集韻】【韻會】母耿切,𠀤音鼆。義同。
又【集韻】【類篇】𠀤眉耕切,音盲。地名。
【史記·春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
【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又【廣韻】【集韻】彌兗切【正韻】美辯切,𠀤音緬。
【廣韻】黽池,縣名。
【前漢·地理志】弘農郡有黽池縣。又【高帝紀】復黽池。
【廣韻】黽池,亦音泯。
又【韻補】叶名舌切,音蔑。
【後漢·桓帝時謠曰】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淸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黽。
【譚苑醍醐云】泥音涅。或音匿。黽音蔑。或音密。晉書作怯如雞,蓋不得其音而改之。按論語,涅而不緇,楚辭及史記屈原傳,作泥而不滓。索隱曰:泥音涅,據此知泥有涅音,則桓帝時謠黽讀爲蔑矣。 【說文】从它,象形,黽頭與它頭同。
【徐鉉曰】象其腹也。
【六書正譌】鼃本義借爲黽勉字。別作僶、勔。𠀤非。緇字原刻从𡿧。它字原刻从𪓑省E彐。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黽” 是個部首字。也指蛙。特指巨首、大腹、四肢的 “金錢蛙” ,也稱“土鴨” 。 《說文》: “黽, 鼃黽也。 ” 甲骨文寫作 “、
” , 正象突出大腹和四肢的蛙形。 金文寫作 “
” , 雖顯字形鬆散, 但仍可看出 “
”是“腹”形,“
”是“爪”形。 小篆寫作 “
”。 “說文籀文”寫作 “
” ,可見由甲骨文演化來的痕跡。隸書以直筆方折寫作“
” , 成為今文。
“鼂” 讀cháo, 也作 “𪓨” 。 其中 “鼂” 字古璽文和小篆寫作 “、
” 。 由表示早晨的 “旦” 和表示蛙的 “黽” 組成, 一般釋為 “朝” 和“蟲” , 即早晨出現的“蟲” 。 “𪓨”字小篆寫作“
” , 由表示香米和食的 “皀” 和 “黽” 組成而釋為米中的蟲。這都是對小篆字形的解釋。金文寫作 “
、
” , 下邊有一呈箭頭的小 “蟲” 形, 上邊主體字形是一有首、肩、臂、肢幹和足(止)的活躍人形,因此可以理解為因某種蟲的原因使人早起勞作。至於是什麼蟲可以影響人的行為,因今人已無古人的當時的生活環境,實難作翔實推理。此字後也作姓氏 “晁”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十三】【黽】
《說文解字》
鼃𪓑也。从它,象形。𪓑頭與它頭同。凡𪓑之屬皆从𪓑。𪓕,籒文𪓑。莫杏切〖注〗臣鉉等曰:色,其腹也。〖注〗《字彙補》𪓖:同黽。《正字通》黾,俗黽字,又作𪓙。
《說文解字注》
(黽)鼃黽也。周禮蟈氏,掌去鼃黽。鄭司農云:蟈,蝦蟇也。月令曰:螻蟈鳴。鼃黽,蝦蟇屬。書或爲掌去蝦蟇,玄謂蟈,今御所食蛙也。齊魯之閒謂鼃爲蟈。黽,耿黽也。蟈與耿黽尢怒鳴,爲𦕾人耳,故去之。按蛙卽鼃字,依大鄭說則鼃黽二字爲一物。依後鄭說則鼃卽蟈,爲一物。黽乃耿黽,爲一物,依許黽下曰鼃黽也。似同大鄭說。然有當辯者。許果合二字爲一物。則黽篆下當云鼃黽,蝦蟆也。鼃下云:鼃黽也。乃合全書之例。而蝦蟆篆居虫部。此則單舉鼃篆。釋曰:蝦蟆,黽篆下則曰鼃黽也。是許意鼃黽爲一物,鼃爲一物。凡兩字爲名一字與他物同者,不可與他物牽混,知鼃黽非鼃也。許之鼃黽卽鄭之耿黽,鼃古音圭。與耿雙聲,故得爲一字。絫𧦝曰鼃黽,耿黽,單𧦝曰黽。爾雅:鼃𪓰,蟾蠩。在水者黽,是則詹諸之類,而以在水中爲別也。許鄭之單言鼃,卽本艸所謂鼃一名長股,陶云俗名土鴨,南人名蛤子善鳴者。寇宗奭曰:其色靑,腹細,後腳長,善躍。大其聲曰蛙,小其聲曰蛤。此鼃與鼃黽之別。皆在水中而善鳴,故周禮設官去之。黽之叚借爲黽勉。从它象形。謂从它象其頭,下象其大腹也。莫杏切。古音在十部。讀如芒。𪓑頭與它頭同。言頭而餘爲腹可知矣。黽本無尾,故風俗通辯蝦蟇掉尾肅肅乃夏馬之字誤。凡𪓑之屬皆从𪓑。
(𪓝)籒文黽。古文衹象其頭腹,籒文又象其長足善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