愬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愬字說文解字
愬的基本解釋
愬
【繁體漢字】愬,【漢語拼音】sù,shuò,【漢字註音】ㄙㄨˋ
【語音朗讀】
【卯集上】【心】【愬字五行屬】
【卯集上】【心字部】
【廣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𠀤與訴同。
【詩·邶風】薄言往愬。
【論語】膚受之愬。
又通作遡。
【戰國策】衞君跣行,告溯於魏。
【註】溯愬同。
又【廣韻】山責切【集韻】色責切,𠀤音索。
【韻會】驚懼謂之愬。
【易·履卦】履虎尾愬愬。終吉。
【集韻】或作虩。亦作覤。 本作𧩯訴。或从言朔,作𧪜,又从心作愬。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
『說文解字注』
𧩯或从朔心。今論語作此。
愬的部首:心部外筆畫:10筆畫總數:14倉頡號碼:tbp
四角號碼:87332鄭碼查詢:uaqwBig5編碼:E1C2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612C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訴
1. 愬 [sù]2. 愬 [shuò]
同“訴”。
恐懼的樣子。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𥊲泡𤡵𤚛𧩠妹㯀㽒庥墄𨒽𢆄䤴俺讥䉚𦣟诧蘨𠊢𥄝廪蹏𡧌𢞎婨䞜渃𤿖𦺭𥰫𦢏䣋𩚙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