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蚂的基本解釋
蚂
【繁體漢字】螞,【漢語拼音】mǎ,mā,【漢字註音】ㄇㄚˇ
【語音朗讀】
【申集中】【虫】【蚂字五行屬水】
【申集中】【虫字部】
【玉篇】莫下切,音馬。蟲名。
【正字通】馬蟥,俗作螞。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蚂的部首:虫部外筆畫:3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linvm
四角號碼:57127鄭碼查詢:ixvvBig5編碼:BFC2gb2312碼:C2EC
uni-code:基本区 U+8682首尾分解:虫马部件分解:虫马
造字法:形声;从虫、马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異體字:螞螞 𧈢
1. 螞 [mǎ]2. 螞 [mā]3. 螞 [mà]
〔~蟥〕環節動物,身體長形,稍扁,黑綠色,尾端有吸盤。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吸食人畜的血液。亦稱“馬鱉”、“水蛭”。
〔~蟻〕見“蟻”。
〔~螂〕“蜻蜓”的俗稱。
(螞)
〔~蚱〕“蝗蟲”的俗稱。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瘄倰剡紻𨆉𡲯𡕋𠈄扡焛䛘捥楆挨𪓬苙𢃢𦢻蜺㔊爜胁𩎸𡗿𥧇椎𢨂䬙𩗵𦪧𩰏擊㘉𤜹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