鼔字康熙字典熱度:937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gǔ,【漢字註音】ㄍㄨˇ

【語音朗讀】

【亥集下】【鼓】【鼔字五行屬】

【亥集下】【鼓字部】

【唐韻】公戸切,音古。

【說文】从攴从壴,壴亦聲。

【廣雅】鼓鳴也。

【廣韻】擊鼓也。

【左傳·莊十年】長勺之戰,公將鼔之。又凡有所擊搏曰鼔。

【易·離卦】不鼔缶而歌。

【詩·小雅】鼔瑟吹笙,吹笙鼔簧。

【又】鼔鍾于宮。

又鐘所擊處,亦謂之鼔。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于上謂之鼔,鼔上謂之鉦。

又【正韻】撫也,歙也。

又振動也。

【易·繫辭】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

【又】鼔之舞之以盡神。

又扇也,扇火動橐謂之鼔。

【前漢·終軍傳】膠東魯國鼔鑄鹽鐵。

【註】如淳曰:扇熾火謂之鼔。○按《說文》鼔舞之鼔从攴,攴音朴。鐘鼓之鼓从支,微有不同。今槩用支,不復用攴矣。


考證:〔【易·繫辭】鼓天下之物者存乎辭。〕 謹照原文鼓天下之物改鼓天下之動。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鼔字的字形演變


洹子孟姜壺(金)
春秋晚期

上(2).容.48(楚)

信2.03(楚)

包2.95(楚)

說文‧攴部

楷書

鼔字的金文


洹子孟姜壺春秋晚期集成9729

鼔字的象形文

讀音:gǔ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說文籀文;

楚簡;

小篆鼓;

小篆敼;

隸書鼓;

隸書皷

讀音:gǔ

“鼓” 是打擊樂。《說文》: “鼓,擊鼓也。” 甲骨文、金文、“說文籀文” 等字形雖不盡相同, 但均由 “ ” (手持物做擊打狀)和“” (壴, 讀zhù。 上有飾物的 “鼓”形。 鼓的本字)兩個基本字素組成(參看 “壴” 釋)。其中金文1尤其傳神。字形不同正是秦未統一文字前的普遍現象。小篆將以上字形歸納後分成鼓樂的 “鼓” 和漲鼓的“鼓” 兩個字: 隸書(漢《張景碑》 )將 “攴” 寫作 “皮” ,強化了鼓的材質感。今統一寫作 “鼓”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鼔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鼔
中国大陆
台湾 鼔
台湾
日本 鼔
日本
韩国 鼔
韩国
旧字形 鼔
旧字形

鼔字說文解字

【卷三】【攴】

『說文解字』

擊鼓也。从攴从壴,壴亦聲。公戶切〖注〗𡔷、鼓,名詞。

『說文解字注』

(鼔)擊𡔷也。从攴壴。壴者𡔷之省。攴者擊。壴亦聲。壴古音在四部。矦韵。尤矦之入聲爲屋沃燭。讀若屬。鉉本無此三字。非也。屬之欲切。故?讀如?。與擊雙聲。大徐以其形似𡔷。讀公戸切。刪此三字。其誤葢久矣。玉篇云之錄切。擊也。此顧氏原文。云又公戸切。此孫強所增也。佩觿云。?之錄工五二切。沿孫之繆。至廣韵乃姥韵有?而燭韵無?。至集韵、類篇乃以朱欲、殊玉二切歸之從豈聲之敳字。而不知二切皆本說文。?讀如屬。敳安得有此二切也。皆由沿襲徐鉉。遂舛誤至此。至乎南宋毛晃。又云鼓舞字從攵。與鐘𡔷字不同。岳珂刊九經三傳。凡𡔷瑟𡔷琴、𡔷鍾于官、弗𡔷弗考、𡔷之舞之皆分別作?。經典釋文、五經文字、九經字㨾、開成石經皆無此例也。周禮小師。掌教𡔷鼗柷敔塤簫管弦歌。注云。出音曰𡔷。按𡔷、郭也。故凡出其音皆曰𡔷。若?訓擊也。鼗柷敔可云?。塤簫管弦歌可云?乎。亦由?切公戸。寖成異說。滅裂經字。以至於此。

鼔字解釋

鼔字基本屬性

  1. 鼔的部首:鼓部外筆畫:0筆畫總數:13倉頡號碼:gtye

  2. 四角號碼:41147鄭碼查詢:bjix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9F14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鼓

鼔字基本含義

  1. 古同“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