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沟
【繁體漢字】溝,【漢語拼音】gōu,【漢字註音】ㄍㄡ
【語音朗讀】
【巳集上】【水】【沟字五行屬水】
【巳集上】【水字部】
【篇韻】古侯切,音勾。水聲。
【說文】水瀆,廣四尺,深四尺。
【釋名】田閒之水曰溝。溝,搆也。縱橫相交搆也。
【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
又【爾雅·釋水】水註谷曰溝。
又溝池,城塹也。
【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
又汗溝,馬中脊也。
【齊民要術】相馬法,汗溝欲其深。
又【集韻】古項切,音講。與港同。水分流也。詳港字註。
又【韻補】叶斤於切,音居。
【焦氏·易林】馬驚破車,王孫墜溝,身死魂去,離其室廬。
詞條更新時間:2025-07-03
“冓”的本義是逢遘,相遇,交接。甲骨文寫作“”,金文寫作“
”,都是兩條魚相遇、相對和結交的形狀。後金文、小篆加表示人麵的“頁”或“女”成“
、
”媾字,轉指人類的“婚媾”、“交媾”等義。
“冓”後用作義符或聲符演化出很多字。如:加“木”字成構架的“”(構),指蓋房時房頂承重的架木,會意構是木與木的相遇、相對、相交;加表示貨幣的“貝”字成購買的“
”(購);加流水的水(氵)成“
”(溝)字;加表示竹製用品的“竹”成“
”(篝)字;加表示皮革製品的“革”(韋)成皮臂套的“
” (鞲)字;加表示行走的“辵”(辶)成在行走中相遇的動詞“
”(遘)字。
與“遘”義近似的有一“”(覯)字。《說文》:“覯,遇見也。”
圖為“象形字書畫”造形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瀆。廣四尺,深四尺。从水冓聲。古矦切
『說文解字注』
水瀆也。也字依玄應補。廣四尺,深四尺。匠人職曰:九夫爲井。井閒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从水冓聲。古矦切。四部。
沟的部首:水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7倉頡號碼:epi
四角號碼:37120鄭碼查詢:vrzsBig5編碼:B7BEgb2312碼:B9B5
uni-code:基本区 U+6C9F首尾分解:氵勾部件分解:氵勹厶
造字法:形声;从氵、勾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異體字:溝溝 㳰
流水道:水~。山~。~渠。壕~。~壑。~穀。深~高壘。
像溝的東西:車~。瓦~。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