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字康熙字典熱度:3407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qīng,【漢字註音】ㄑㄧㄥ

【語音朗讀】

【子集中】【人】【倾字五行屬木】

【子集中】【人字部】

【唐韻】去營切【集韻】【韻會】【正韻】窺營切,𠀤音卿。

【說文】側也。又伏也,敧也。

【禮·曲禮】傾則姦。

【註】視流則容側,必有不正之心存乎胷中,此君子所以愼也。

又圯也,空也。

【淮南子·天文訓】天傾西北。

又西傾,山名。

【書·禹貢】西傾因桓是來。

又通作頃。

【詩·周南】不盈頃筐。

又【韻補】叶曲陽切,音匡。

【黃庭經】羅列六腑生三光,心精意專內不傾,上合三焦下玉漿。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倾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人部

郙閣頌(隸)
東漢

楷書

倾字的象形文

讀音:zè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古陶文;

小篆夨;

小篆頃;

小篆傾

讀音:zè

“夨”在古文字中是個部首字。與“夭”同是表示人體動作的象形字(夭另見“夭、妖”釋文)。“夨”指人頭向一邊傾斜、側轉。《說文》:“夨,傾頭也。從大,象形。”甲骨文、金文分別寫作“”,均像一人頭向一側傾斜的人形。小篆規範筆畫時寫作“” ,已遠不如甲金文生動。隸變後寫作“”,完全從象形字中脫離出來。與“夨”表示頭傾斜的有“傾、頃”二字。

“傾”和“頃”本為同一字。小篆一分為二。《說文》稱:“頃,頭不正也。從匕,從頁。”“傾,仄也。從人,從頃,頃亦聲。”“頃”字金文、小篆寫作“”,由“匕、頁”組合。“頁”是突出人頭部的形狀。“匕”,是人俯身聳臀的形象,人爬在地上,頭自然傾斜。後另加一“人”(亻)旁作“”(傾),實無必要。

圖為“象形字書畫”造形

倾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倾
中国大陆
台湾 倾
台湾
韩国 倾
韩国

倾字說文解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仄也。从人从頃,頃亦聲。去營切

『說文解字注』

仄也。仄部曰。仄、傾也。二字互訓。古多用頃爲之。又按仄當作夨。夨下曰。傾頭也。引申謂凡夨皆曰傾。夨與仄義小異。从人頃。頃亦聲。去營切。十一部。

倾字解釋

倾字基本屬性

  1. 倾的部首:人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0倉頡號碼:opmo

  2. 四角號碼:21282鄭碼查詢:nrgoBig5編碼:B6C9gb2312碼:C7E3

  3. uni-code:基本区 U+503E首尾分解:亻顷部件分解:亻匕页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傾傾 𩑭

倾字基本含義

  1. 斜,歪:~斜。~側。~塌。~圮。~跌。

  2. 趨向:~向。~心。~慕。~注。左~。右~。

  3. 倒塌:~頹。~覆。~軋(yà)(在同一組織中互相排擠)。

  4. 使器物反轉或歪斜以倒出裏麵的東西;引申為盡數拿出,毫無保留:~箱倒篋(亦稱“傾筐倒庋”)。~盆大雨。~城。~灑。~銷。

  5. 用盡(力量):~聽。~訴。~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