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字康熙字典熱度:5480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dòng,【漢字註音】ㄉㄨㄥˋ

【語音朗讀】

【子集下】【力】【动字五行屬火】

【子集下】【力字部】

〔古文〕㣫𨔝【唐韻】【正韻】徒摠切【集韻】【韻會】杜孔切,𠀤同上聲。

【說文】作也。

【增韻】動,靜之對。

【易·坤卦】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書·說命】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又【廣韻】出也。

【禮·月令】仲春,蟄蟲咸動。又搖也。

【庾信·夢入內堂詩】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又【韻會】【正韻】𠀤徒弄切,同去聲。

【易·繫辭】雷以動之,風以散之。

【韻會】凡物自動,則上聲。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又【集韻】覩孔切,音董。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动字的字形演變


毛公鼎(金)
西周晚期

包2.163(楚)

天卜(楚)

說文古文

說文‧力部

繹山碑(篆)

老子甲後231(隸)
西漢

老子甲12(隸)
西漢

相馬經32上(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西狹頌(隸)
東漢

熹.公羊.文十五年(隸)
東漢

楷書

动字的象形文

讀音:l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動;

楚簡動;

楚帛書動;

秦簡;

小篆力;

小篆動;

漢帛書;

隸書

讀音:lì

“力”字說解有二。《說文》稱: “力,筋也。象人筋之形。” 即手臂之肌肉形; 一說是原始農具“耒”形,因耒耕屬粗重勞動,需強力而引申力量。從字形看,甲骨文和早期金文象“耒” ,後期金文和小篆象手臂,當是義隨形變的象形字。秦簡、漢帛書等隸書的出現,使其從象形字中脫離出來,究其初形更加困難。

“動” 的本義是指人起身行動,動作。《說文》: “動,作也。從力,重聲。, 古文動從辵。 ” 動字金文寫作 “” 。 從上至下由表示童工的“童” (童,兒童奴隸) 、表示口袋的 “東” (橐)和表示腳趾的 “趾”(止, 足)組成, 會意勞動, 動作。 “說文古文” 、楚簡、楚帛書寫作“” , 將金文的 “止”變為表示行走的 “辵” (讀chuò), 進一步強化了動是行走、 行動的字義。 小篆將 “辵” 改為 “力” , 寫作 “” , 會意動作、勞動需要出力。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动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动
中国大陆
台湾 动
台湾
韩国 动
韩国

动字說文解字

【卷十三】【力】

『說文解字』

作也。从力重聲。𨔝,古文動从辵。徒總切〖注〗㣫,古文。

『說文解字注』

作也。作者、起也。从力。重聲。徒緫切。九部。

动字解釋

动字基本屬性

  1. 动的部首:力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6倉頡號碼:miks

  2. 四角號碼:14727鄭碼查詢:bdzyBig5編碼:B0CAgb2312碼:B6AF

  3. uni-code:基本区 U+52A8首尾分解:云力部件分解:云力

  4. 造字法:形声;左形右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火

  5. 異體字:働動動 働 㣫 𡺍 𨔝

动字基本含義

  1. 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與“靜”相對:變~。波~。浮~。振~(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作往複運動。亦稱“振蕩”)。震~(a.顫動或使顫動,如“門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靜,如“~~全國”)。

  2. 使開始發生:發~。

  3. 使用:~用。~武。~問(客套話,請問)。

  4. 使起作用或變化,使感情起變化:感~。~人心弦。娓娓~聽。~容。

  5. 吃(多用於否定式):這幾天不~葷腥。

  6. 非靜止的:~畫。

  7. 可變的:~產。

  8. 行為:舉~。~作。

  9. 常常:~輒得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