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字康熙字典熱度:2381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zī,cí,【漢字註音】ㄗ

【語音朗讀】

【申集上】【艸】【兹字五行屬金】

【申集上】【艸字部】

〔古文〕𦱳茊【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𠀤音孜。

【說文】草木多益也。

又【爾雅·釋詁】此也。

【書·大禹謨】念茲在茲。

又蓐席也。

【爾雅·釋器】蓐謂之茲。

【公羊傳·桓十六年】屬負茲舍不卽罪爾。

【註】諸侯有疾稱負茲。

又【史記·周本紀】康叔封布茲。

【徐廣曰】茲,藉草之名。

又【通志·氏族略】宋茲成,墊江人。

又通滋。

【前漢·五行志】賦歛茲重。

【揚子·太𤣥經】天不之茲。

又【荀子·正論篇】琅玕龍茲。

【註】與髭同。

又【篇海】音慈。龜茲,國名。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兹字的字形演變


鐵178.2(甲)

商尊(金)
西周早期

陳純釜(金)
戰國

中山王昔鼎(金)
戰國晚期

郭.唐.23(楚)

郭.緇.1(楚)

上(2).從(甲).8(楚)

說文‧玄部

泰山刻石(篆)

睡.為51(隸)

老子甲41(隸)
西漢

華山廟碑(隸)
東漢

熹.春秋.昭五年(隸)
東漢

楷書

兹字的象形文

讀音:yāo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侯馬盟書;

石鼓文;

小篆幺;

小篆𢆶;

小篆茲;

隸書

讀音:yāo

“幺” 和 “𢆶” 都是用絲的纖細表示微小。 《說文》 : “幺, 小也。 ” “𢆶, 微也。 ” 甲骨文寫作“” (幺) 、 “” (𢆶) , 僅是一束絲和兩束絲的形狀區別。兩個字的金文、小篆字形與甲骨文近似,分別寫作 “” 、 “ ” 。 小篆後加 “艸” 作 “” (茲) , 表示草木茲長。隸書也分別寫作 “” 。 “、 𢆶” 則多用來作偏旁使用。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兹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兹
中国大陆
台湾 兹
台湾
韩国 兹
韩国
旧字形 兹
旧字形

兹字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兹”字头,请参考“茲”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艸木多益。从艸,兹省聲。子之切〖注〗𦱳、茊,古文。

《說文解字注》

(茲)艸木多益。詩小雅:兄也永歎。毛曰:兄,茲也。戴先生毛鄭詩考正曰:茲今通用滋。說文茲字說云:艸木多益。滋字說云:益也。韋注國語云:兄,益也。詩之辭意言不能如兄弟相救,空滋之長歎而已。按大雅職兄斯引傳亦云兄,茲也。从艸,絲省聲。絲宋本作茲,非也。兹從二𤣥,音𤣥,字或作滋。茲從絲省聲。韵㑹作𢆶聲。𢆶者,古文絲字。滋孶鷀皆茲聲,子之切。一部。經典:茲,此也。唐石經皆誤作茲。

兹字解釋

兹字基本屬性

  1. 兹的部首:艸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tvii

  2. 四角號碼:80732鄭碼查詢:uazzBig5編碼:AFF7gb2312碼:D7C8

  3. uni-code:基本区 U+5179首尾分解:丷幺部件分解:丷一幺幺

  4. 造字法:原为形声字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金

  5. 異體字:茊茲茲 茊 𠧦 𦱳

兹字基本含義

1. 茲 [zī]2. 茲 [cí]

茲 [zī]
  1. 這,這個,此:~日。~行(xíng)。

  2. 現在:~聘請某先生為本校教員。

  3. 年:今~。來~。

  4. 古同“滋”,增益;多。

  5. 古代稱草席。

茲 [cí]
  1. 〔龜(qiū)~〕見“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