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字康熙字典熱度:383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chè,【漢字註音】ㄔㄜˋ

【語音朗讀】

【寅集下】【彳】【彻字五行屬火】

【寅集下】【彳字部】

〔古文〕𢖉𢕹【唐韻】【集韻】【韻會】𠀤直列切,音轍。

【說文】通也。

【論語】盍徹乎。

【註】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徹,通也,爲天下之通法。

又【廣韻】徹,達也。

【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

【註】發達七札也。

又【集韻】徹,道也。

又剝取也。

【詩·豳風】徹彼桑土。

又治也。

【詩·大雅】徹田爲糧。

【傳】徹,治也。

又去也。

【儀禮·士冠禮】徹筮席。

【左傳·宣十二年】軍衞不徹警也。

【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

【疏】天子食終徹器之時,作樂以徹之。

又毀也。

【詩·小雅】徹我牆屋。

【箋】徹毀我牆屋也。

又【揚子·方言】徹,列也。

【蔡邕·獨斷】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徹侯,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又【唐韻】丑列切【集韻】【正韻】敕列切,𠀤闡入聲。義同。

【集韻】或作〈足𢾿〉。

詞條更新時間:2025-07-02

彻字的字形演變


前6.35.1(甲)

河474(甲)

史墻盤(金)
西周中期

𠫑羌鐘(金)
戰國早期

說文古文

說文‧攴部

睡.日乙50(隸)

相馬經51上(隸)
西漢

武威簡.泰射84(隸)
西漢

熹.儀禮.泰射(隸)
東漢

魏元丕碑(隸)
東漢

楷書

彻字的象形文

讀音:chè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說文古文;

古璽文;

小篆;

隸書徹;

隸書撤

讀音:chè

“徹” 的本義是撤除。甲骨文的 “徹”字,左旁是一個表示炊具和食器的“鬲” ,右邊是一隻手。會意吃完飯,徹(撤)去餐具。金文2在 “鬲” 下加帶小點的 “舌” ,表示不僅吃光,而且用舌頭舔得連渣都幹淨了。此時“徹”字已經有了 “徹底” (吃光)的意思。金文3將 “手” 變成了 “攴” (讀pū,是手持械杖形。作為部首多表示擊打)。這除反映了秦未統一文字前的異寫現象外,又使“徹” 字增加了 “毀壞” 的含意。《詩·小雅》: “徹我牆屋” 中的 “徹” 就是 “毀” 義。“說文古文” 在左旁加一 “彳” (讀chì,是 “行”字的省文。作為部首表示 “行,行動” 義) ,意在強調 “徹” 是動詞。小篆將“鬲”改為 “育” , 形、 義全失。隸書(漢《鮮於璜碑》 )寫作“” , 從古文字形中脫離出來。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彻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彻
中国大陆
台湾 彻
台湾
韩国 彻
韩国

彻字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彻”字头,请参考“徹”字:)

【卷三】【攴】

《說文解字》

通也。从彳从攴从育。𢖉,古文徹。丑列切

《說文解字注》

(徹)通也。孟子曰:徹者,徹也。鄭注論語曰:徹,通也。爲天下通法也。按詩徹彼桑土,傳曰裂也。徹我牆屋,曰毀也。天命不徹,曰道也。徹我疆土,曰治也。各隨文解之,而通字可以隱栝。古有徹無轍。从彳,从攴,从育。葢合三字會意。攵之,而養育之,而行之,則無不通矣。毛傳所謂治也。丑列切。十五部。一曰相臣。疑有譌。鉉本無此四字。

(𢖉)古文徹。中從鬲。

彻字解釋

彻字基本屬性

  1. 彻的部首:彳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7倉頡號碼:hopsh

  2. 四角號碼:27220鄭碼查詢:oihyBig5編碼:B9FDgb2312碼:B3B9

  3. uni-code:基本区 U+5F7B首尾分解:彳切部件分解:彳七刀

  4. 造字法:形声;从彳、切声漢字結構:左中右结构漢字五行:火

  5. 異體字:徹徹 𢕹 𢕿 𢖉 𦔞 𨅊

彻字基本含義

  1. 通,透:貫~。透~。~底。~骨。~悟。響~。

  2. 治,開發:“~田為糧”。

  3. 毀壞:“~我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