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作者:康熙;來源:康熙字典;時間:2023-05-27 09:00;瀏覽:402
坤卦《不生病的智慧》--欒加芹中才有
初見欒加芹,她正在為患者答疑解惑,傾聽她們的疾病煩惱。她的臉上一直是一派淡定平和。欒加芹說,內心的平和來自於對人世間名利的淡然,而淡然的名利觀則是在接觸中醫時慢慢積澱下的人生感悟。已進入中年的欒加芹眼神清澈,笑容如水。她在熟讀《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醫學典籍的基礎上,又對《易經》進行了深入研究,深悟醫易同源、醫易相通之妙理。她以現代數學的思維方式解讀傳統《易經》,並且給出《易經》直接指導臨床治病的明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欒加芹並不滿足於研究易經,她的誌向是想向更多的人傳播易經治病的道理,在和她的溝通中,我沒有聽到一句抱怨,她的想法很實際,她不想講太多太多的道理,她隻想通過教育大家一個個治病的方法,讓中國人體驗到易經的價值。從2008年,開始寫普及性的書,至今她已出版了五本書:《不生病的智慧》2、3、4,《用易經開方》和《打開疾病黑盒子》,她的寫作計劃仍在繼續。筆者:您已經步入中年,思維還是那麼睿智,精神上樂觀積極,是什麼驅使您長久以來保持這種狀態?欒加芹:這樣講吧,要有一副好心態,保持愉悅的心情。我覺得自己身心都非常年輕,還能再幹20年。我喜歡中醫,喜歡從《易經》中去尋求本源,並從中找到更具針對性、更高效的養生祛病之法。給更多的人提供日常的養生保健方案,讓他們享受健康。筆者:您是怎麼走上醫學的道路的?欒加芹:我走上中醫的道路可以說是命運所迫。我女兒在22 個月大時被診斷為哮喘,這是個比較可怕的疾病,在研究西醫和中醫對於這病的治療方法後,我選擇了中醫,後來甚至幹脆選擇自己學中醫。女兒哮喘痊愈後,父親卻又病重。為了治好父親的病,我繼續學習研究中醫。在這學習研究的過程中,順手也幫一些朋友解決了一些疑難雜症。於是就這樣我下了決心,從而走上了中醫之路。筆者:您學中醫,為什麼要從易經去找中醫的根源呢?欒加芹:最初並不知道易經,而是采取傳統的辨證論治的思路,後來見到有古代醫家說“不知易無以為大醫”,便對《易經》產生了好奇,於是買來《易經》的書籍看,結果卻發現那些書籍都是就《易經》解《易經》,完全不知所雲。於是,想要自己去搞清楚,要知道我是武漢大學數學係畢業的,對抽象的符號實在再熟悉不過,於是自己去探索了一番,發現了八卦的最原始的真正的含義,知道這八卦的原始意義,下麵的研究就都順理成章了,對《易經》的那些卦解也明白了些,同時也知道《黃帝內經》是來自《易經》的,或者說是《易經》在醫學領域的分支吧,當然你也可以說《易經》就是中醫的數學模型。筆者:研究易經的過程中你最大的體會最大的欣喜是什麼?現在有沒有困惑?欒加芹:最大的欣喜是:《易經》的理論其實可以直接用來處方用藥的,這使得中醫變得簡單明了,再不要去強行記憶那麼多的藥物的功效、方劑的組成等等的了。對於前人沒有成熟療法的疑難雜症,也能用《易經》的方法作出探索,找出好的治療方法。這些例子很多,可以看我的專業書籍《用易經開方》。筆者:我覺得你是易經的複活者和正名者,中國人對易經的認識還存在誤區,您對未來易經在中國的發展是如何看的。可以大致講一下嗎?欒加芹:《易經》在我眼裏就是數學模型,研究自然界萬事萬物規律的數學模型,而與無任何關係,我個人認為,會有很多人接受我關於易經八卦的科學解釋,然後會把《易經》應用在他們工作的領域,使得他們的工作更為簡便和高效。我想,應該讓中國的消費者不斷地親身體驗易經文化的魅力,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山東一家企業在這方麵就做得很到位:他們推出了易經養生係列產品,包括養生茶係列,養生粉係列和養生膏係列。目前消費人群眾多。人們在保養自己身體的同時領悟到了易經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不能不說是對易經文化的複興。筆者:您能不能講下用易經是怎樣治病的?欒加芹:在這裏我講一下用易經理論治好兩個中風患者的例子。一個患者39歲,生於:丁未年、壬寅月、癸醜日。2007年6月28日(丁亥年、丙午月、壬辰日)淩晨吹電風扇後出現頭暈且左側肢體乏力伴左側半身麻木和言語不清。另一個患者53歲,出生於:癸巳年、甲寅月、庚戌日,2007年7月2日(丁亥年、丙午月、丁酉日)淩晨出現右側肢體乏力伴言語不清。第一個患者屬離卦,發病那天的天時屬震卦。第二個患者屬震卦,發病那天的天時屬離卦。離卦和震卦可組合成火雷噬嗑卦。這個卦的象正仿佛炸彈爆炸的景象,雷聲響動,火光衝天。然而爆炸過後,原本雷與火的本體隻剩一些灰燼。對於人體而言,這個卦象在人體發生,意味著人體的離之氣或震之氣瞬間大量消耗,對於以上兩個患者,直接意味著人體的個人屬性卦所對應的髒腑嚴重被傷。——中風之所以難治療,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吧。這兩個患者在醫生的多種治療之下,症狀有所緩解後出院。我根據給這兩個中風患者推算過的中風的卦象:火雷噬嗑卦,治好了大嫂的中風。大嫂雖是坤人,她發病那天的時間和導致她發病的可能的原因,構成的卦象恰是此卦。火雷噬嗑,爆炸之象。人,從本質上說屬於坤土。坤為濕土,在這濕土的領域發生了爆炸,濕土之性受損,要恢複是何等困難啊。這爆炸之後的人體的重建,絕非一日之功。欒博士琢磨之後,給大嫂選擇了新鮮蓮藕。她的恢複情況算得上相當好。筆者:您在《易經養生說明書》一書中提到出生日期決定了一個人的先天體質,先天體質決定了一個人一生中易患的疾病。您得出這個結論的依據是什麼,可以具體解釋下嗎?欒加芹:在探尋《易經》與中醫養生的關係時,我發現,《易經》是研究天地、自然、人事的通用數學模型,可以依照《易經》把人的先天體質分成八個基本類型。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我驚奇地發現:人的這八類先天體質,恰可以從人的出生日期上推導出來。出生日期為什麼對一個人的先天體質有著如此重要的影響?深入研究《易經》、中醫學和天文學知識之後,我逐漸明白:人從母親體內出來的那一刻,就開始自主地呼吸,從這一刹那開始,他便與天地有了真正的相通。這時候出現在他頭頂上空的天體,賦予了他最初的不可更改的先天體質。也就是說,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體內就自動建立了一個與當時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火相吻合的特殊適應機製,這種初始狀態會伴隨並影響人的終生。比如某人出生在:庚申年,庚辰月,己未日,換算成《易經》的符號表示,就屬於艮卦。這個人的體質便屬於艮卦的體質了,平時吃牛肉、土豆等屬於艮卦的東西就不容易生病;若是總吃牛奶、鴨子等屬於坎水的東西就很難平安了。艮卦的人需要注意保護胃,胃一旦出問題,用通常的方法很難治療的。事實上,上麵的這個生日是我一個比較親密的朋友的,從小到大,她三天兩頭胃脹,用常規的方法根本沒有效果。用《不生病的智慧3——易經養生說明書》中艮卦的方法調理後才痊愈的。筆者:在中國養生的方法很多,聽說您提出了一套新的養生方法——卦象養生,您可以具體解釋下嗎?欒加芹:卦象養生法是誕生在易經理論基礎上的神奇養生法。我依照易經的八卦理論把人的體質分為八種類型。而人的這八類先天體質,恰好可以從出生日期推導出來。隻要大家明白了自己的先天體質,按照“同氣相求”的原則,就能為自己的五髒六腑找到正確的食物和經絡原穴,並能自己動手調理好身體上出現的那些牽延不愈的疑難雜症和常見病。乾為頭,或者說,腦部屬於乾卦;胃為燥土,胃屬於艮卦;脾為濕土,屬於坤卦;肝為風木,屬於巽卦;肺,有吐納之用,為兌卦;腎為坎水之髒,屬於坎卦;心髒,跳動不止,屬於震卦;膽,屬於離卦,是人體重要的消化液。把人體五髒六腑用八卦的符號來描繪和刻畫,其實揭示了它們與自然界的密切聯係。既然人體髒腑可以分為八類,根據《易經》原理,自然界的任何一種物產,包括食物和藥物等,也都可以根據產地、顏色、氣味等進行八種分類,那麼我們用同卦象的食物和藥物來補益同一類別卦象的髒腑,效果往往就會出奇製勝。為了方便大家查詢自己的體質類型,我編製了一套卦象查詢表。《卦象查詢表》采用公曆日期標注形式,將所有出生日期在1936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之間的八類體質都標注得清清楚楚,您隻要按照附錄中的提示,很快就可以確定自己的體質屬於那一類型。筆者:您在《打開疾病黑盒子》一書中提到的穴位貼已為廣大消費者喜愛,您解釋下發明穴位貼的初衷麼?欒加芹:人生病後是痛苦的,不僅僅疾病的痛苦折磨著,而且打針、吃藥也是痛苦的事情。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6年多前,我父親每天對著手中的藥丸或碗中的藥汁皺著眉頭的情景,他說,他實在難咽下去啊。服藥正如人負重而行,短期內不算什麼,可是一天一天沒有盡頭的時候,服藥的痛苦實在難以用言語描述,那時我天天看著父親服藥,對這樣的痛苦感同身受。服藥痛苦,吊水、針灸等等就更為痛苦,尤其是治療時間較長時。作為病人,就一個字:苦。用“花錢買罪受”來形容再貼切不過。因著這樣的經曆,在我學醫以後,一直以來的夢想,都是想用無痛苦的外治的方法治病。正因為這樣的願望,我選擇了針灸,並且成功發現用合適的藥物貼在合適的穴位完全可以治療各類內科疾病,也正因為這樣的願望,我研製了各類穴位貼。在研究外治的過程中,我發現在人體體質虛弱的時候,單純的外治效果遠差於體質好的時候,所以,還必須內服補益的東西------所幸,中醫各類補益的藥物不比治病的藥物,口感都很不錯,一點也不難吃,甚至有許多味道很好,香香甜甜的,誘人食欲。所以後來,我的夢想便演變成:穴位外敷藥物+中醫補益的藥物共同治病。或取一樣,或兩樣同時都取。筆者:聽有人講,有人找你看病,要求你服務一年,願給你年服務費100萬元,這是真的嗎?欒加芹:是的,有一個老板快六十歲了,做了多年企業,身體不好,就托我的一個朋友要我給他服務一年,因為我最近一直忙於做大眾健康普及性工作,怕抽不出時間,就推掉了,當然,不是我多少清高,隻是最近特別的忙,做大眾健康傳播工作是我給自已定的一個任務,在我內心裏也算是一個使命吧。我想讓更多的普通的人都掌握一點尋找疾病根源的知識,這樣當疾病來的時候,也不至於走彎路。問:中國人對易經的態度非常複雜,你是怎麼看這種現象的?欒加芹:關於這方麵是是非非的問題,我不想講太多,講太多也沒有用,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還是要眼見為實,或者親身體驗後,才會有發自內心的真誠。我做大眾傳播的工作就是要將易經治病的方法傳播給大家,讓大家體驗後,再來評價易經,這樣可能更好一點,光在那兒喊口號,吵架,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問:你認為中醫複興的標誌是什麼?欒加芹:這涉及非常複雜的問題,現在是市場經濟,我也是伴隨中國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我在想為什麼西醫在中國有更大的發言權,一方麵西醫有西醫治病的功效在這裏,另一方麵,就是國家或者企業有錢投在這裏,讓有才能的人進行深入的研究,這樣主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大家現在似乎覺得中醫治不了什麼大病,中醫院也不太受學生的喜歡,一個關鍵性的原因,就是中醫大夫沒有受到足夠的尊重,沒有得到應有的收入。我作為年輕一代的中醫大夫,我沒有太多的束縛,我講話也很直接,如果我一定要直接回答你提出的問題,我認為,當中醫大夫有更好收入的時候,中醫就振興了。問:你看好中醫的未來嗎欒加芹:中醫的價值並不是一個人或某些人說取消就取消的,她之所以流傳這麼多年,自有她的價值所在。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結構,自然界也是這樣,我們研究人及其周邊的環境,並不僅僅是一種科學就能全麵解釋的,所有的學說解釋的可能是我們麵對的這個世界的一個側麵。一個真正的學者,應有足夠的肚量來包容其它學說的存在。從我自身的經曆,以及我這些年治病的經驗,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我看好中醫的未來。
是欒加芹著的《不生病的智慧3》裏的“卦象查詢表”吧!!你是屬於 雙 坎卦。
這麼扯淡的話題你也信?!那豈不是同一天出生的人都是一樣的體質!!!
五行[1]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麵。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係統論。五行五行,是用五個文字符號代表物質能量的形態間相互關係及運動變化規律,其中:五行相克(克即勝過)是描述物質形態的相互關係金勝木(物質上很容易理解,簡單的助記就是哪個更堅硬,就勝過軟一點的。),木勝土,土勝水(這裏的土僅指泥土而非廣義的大地),水勝火,火勝金(用道德經話來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五行相生(生即出現轉化)是描述事物的變化規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正因如此,我們就能從陰陽五行中理解萬事萬物的規律,又正如道德經所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編輯本段]曆史淵源《尚書·洪範》記述的是周武王與箕子的對話,其中談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傳統認為《尚書·洪範》、《尚書·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因為戰國前著作中「五行」出現的很少,就認定戰國前出現「五行」的作品必是後人偽作。這種論證是不妥當的。聶文濤指出,《左傳》所說「五材」是五行思想的應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論的發端。「材」在春秋時期沒有「行」的含義。《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論已經具有很大影響。《左傳》同一時期的《孫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證明《孫子》是戰國後期的偽作是很困難的。疑古派曾推定《尚書》為漢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簡證明《尚書》確非漢代人偽作的。可以肯定,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矛盾、統一的模式,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以及整體把握的思想。因為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係,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五帝》篇中記載:「……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那麼,什麼是五行,曆史上又是如何詮釋「五行」的呢?「五行」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的《甘誓》與《洪範》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洪範》中則指出「鯀矱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在《洪範》中已被明確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認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時,已將「五行」認定為構成萬物的五種基質。在《左傳》中也存在著「五行」,在這裏,他是被認為是「地之五行」與「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關的。「五行」是關乎自然的呈現與持續運作。所謂「行」,鄭玄注曰:「行者,順天行氣也。」而《尚書》提到的「五行」則具有一定的象徵的意義——「行」。「行」所指稱的無非是一種自然的「運行」,是依循著本身之為呈現所固有的一種規則而持續地運動,是一種自然的作為。因此當鯀矱洪水時,帝要震怒,因為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作為,天命之降於禹,是因為禹因勢利導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壞水性,壞了自然之性,定會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導致人怨,是以夏啟伐有扈氏,認為所行之討伐是「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五行」意味著物質運動;意味著萬物之宗。以上古人所雲,實際在表達一種思想:不順「五行」而行,則將如有扈氏與鯀般,為天命所棄絕!雖有點唯心之嫌,但也並非不無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會比盲目胡為要來的順暢。五行可以由八卦推出來: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顧的說是,有人還穿鑿附會說是五種物質,對應大自然的金屬,樹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實五行乃是五氣,比喻為五種物質,乃形象描述。當然化氣為物,說是五種物質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換柱,五氣乃是根本。萬物從一開始,一的內涵就夠我們研究的了,可能還好多人研究半天也不懂,外國人就更不懂了,一分為二,畫為「—」和「--」,即陰陽兩儀,陰陽又是根本,外國人,懂陰陽嗎,還是我們中國人說了,才懂,還一知半解,中國古人可陰陽研究透了的,還發展為陰陽學說,這不是中國人智慧的表現嗎?光是陰陽就足以解釋世界萬事萬物了,如陰陽對應季節就是夏、冬。陰陽兩儀分為四象,即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對應1、3、2、4,陽為單,陰為雙,為什麼,不會看不懂吧。太陽,少陽對應1、3,太陰,少陰對應2、4。太陽為1,少陽為3,太陰為2,少陰為4,同時也是1234數的順序的由來,古人發明了1234四個數了。太陽對應太陽,太陰對應月亮。太陽為至陽純剛之氣,月亮為至陰純柔之氣。少陽為木,太陽為火,少陰為金,太陰為水,對應四季為木春,火夏,秋金,冬水。夏的陽氣至明,故太陽為夏火,木春為少陽。這裏應該看得懂,把事物分為陰陽四象,現在看來很簡單,但這是三千多年前的知識,把陰陽四象與數相聯係,就更加不簡單了,就是今人也不一定做得到,難道古人的思維是跳躍式的。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這個也應該看得懂,現實中有很多例子證明。古人是如何得出來的呢?是觀察自然就得出這麼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高度概括的理則嗎?中國的古人很不簡單,因此在學習古代文化時要多有敬畏之心,不要罵古人,其實現在的很多問題,在古人那裏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隻是我們無知淺薄醜陋而已。1為陽氣之始,2為陰氣之始才對,故剛才的太陽為1,太陰為2,是錯誤的要修正,故太陽轉為陰之始為2,相應的火也為2,太陰轉為陽之始為1,相應的水也為1,古人想到這裏太了不起了,故水1,火2,木3,金4。順生逆克,這個定理不知是誰提出來的,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例子證明,那麼推理是怎麼回事呢?古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秘訣就是舉一反三,對人類與自然觀察仔細,現今有幾人了解自己,了解自然,生活在大都市裏,迷失在大都市裏,認為自己是城市的一部分,認為生來如此吧。在中醫裏,氣順則百病除,氣逆則百病生,當然順生逆克,其實犯了循環論證。春夏秋冬,自然之順序也,1234,數之順序也,順則符合自然規律,故順生,違反自然規律則亡,故逆克,說出來道理很簡單,故古人雲:大道至簡。金木水火,春夏秋冬皆氣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氣之流動也,自然之規律也,不可違反也,違反則自取滅亡。這裏也應該看得懂。順生,由春而夏,故木生火,由秋而冬,故金生水,由夏而秋,是不是火生金?否也,由春而夏,陽氣漸旺上升,由秋而冬,陰氣漸旺下降。陽主升陰主降,也應該看得懂,大自然也很多例子證明。升降是符合陰陽學說的,升為陽,降為陰,故陽上陰下,引申一點,男女交合,男上女下,自然之位,不要說連男陽女陰都不曉得,那麼是不是女上男下就不對,哎,又犯了形式主義了,陰陽是二氣,不是形式,氣之流動,變化莫測,唯有軌跡可尋,陰陽有這麼簡單就對了,男上女下,或女上男下,不過是陰陽二氣流動的兩種形式而已,形式多著呢,研究這方麵學問的人就是陰陽家,古代的性保健專家,哎,一兩千年前就出現了性保健專家,而且知識那麼豐富,無所不包,中國人的性生活質量卻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究竟是古人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古人。由夏而秋,因為有個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陰陽轉換,故不可火生金,而有個中間轉換的樞紐,名之為土,土在中間,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見,陽極而陰,陰極而陽,也不是說變就變,而有個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很好理解,因為火為太陽,變成的是陰之始,但接下來的金是少陰,不是陰之始,由陰之始到少陰,肯定有個過程,故先火生土,土再生金,而且是由陽變陰,陽主生,而陰主亡,陽主進,陰主退,順主陽,逆主陰,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隻有水生木,無中間土的轉送。火變金,全賴土之功,陽變陰,本為逆,因為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順生了,陰變陽,本來就是順,故水生木。這就是五行相生的原理,五行相克一樣的道理。你自己看看這些是不是騙人的,如果是騙人的,那麼千千萬萬的古人都是騙人的,他們都騙人幹什麼?而且在這些虛假的知識基礎上還建立起那麼高深的學問來,陰陽五行說,隻是中國古老文化的地基,而在地基上麵已經建立起摩天大樓了,難道這座摩天大樓是空中樓閣,古人真的就這麼無聊。一談到陰陽五行學說你就搖頭,那這座摩天大樓你是一點都不知道的。這些在中醫裏都是很基礎的部分,中醫辨五行,就是辯五氣,辯五氣,遠遠比這裏講的複雜高深,畢竟那是一門學問,這裏隻是告訴你五行就是五氣,推理五行就是辨識五氣的流動軌跡。再來與數相聯係,土自然對應5,由此數發展為五個,12345。五行再分陰陽,注意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可再分陰陽,陰也可再分陰陽,故陽木,陰木,陽火,陰火,陽金,陰金,陽水,陰水,陽土,陰土,共十個,用數表示是1234567890,這隻是其順序數,即自然數,還沒有與氣相聯係。這裏五行再分陰陽,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外國人有嗎?學習中國古代文化隻能用中國人的思維才能學會,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容易學會,還是缺乏中國土壤滋潤的外國人容易學會,用西方的話說就是中國注重形象思維、抽像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結合,以形象思維為主,而西方是抽像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結合,以抽像思維為主,你學了西方文化,再來學習中國文化,思維能力都有所提高。12345是有氣的內涵的,故為了區別,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表示(陽木,陰木,陽火,陰火,陽金,陰金,陽水,陰水,陽土,陰土)十氣,故十幹就是十氣,中國用了那麼多年的幹支紀年,你不要說現在你才曉得十幹就是十氣,由此五氣發展為十氣,甲陽木,乙陰木,丙陽火,丁陰火,庚陽金,辛陰金,壬陽水,癸陰水,戊陽土,己陰土,為什麼戊陽土,己陰土?注意用中國人的思維,土在中間呀。12345為陽,67890為陰,12345為生數,67890為成數,有生數,才有成數,這句話應該看得懂吧,意思是說67890是由12345變來的。12345對應水火木金土,67890也對應水火木金土,12345為陽,67890為陰,故甲陽木3,乙陰木8,丙陽火2,丁陰火7,庚陽金4,辛陰金9,壬陽水1,癸陰水6,戊陽土5,己陰土0,現在應該清楚為什麼會有十個數了吧,十進製是如何來的吧,你每天都在用1234567890,卻不知道他是由陰陽五行變化來的,不是可笑嗎?為什麼1234567890是由陰陽五行變化來的,可以反證,中醫裏辨識十氣的流動,可以用1234567890加減得來,這不是證明1234567890,我們常用的十個數代表十氣嗎?氣數,氣數,氣化為外為數,數的加減就是氣的變化,萬物乃氣化凝成(這句話可能好多人看不懂,不是氣變魔術一樣化為萬物,而是說生存在這地球上的萬物都要受陰陽五行的影響),也就是說萬物都是可以計算的,中國人的口氣真大,但你信不信呢?如果告訴你計算的方法,你認為可不可以呢?再舉例說明數可以計算,1+1=2,很好理解,一畫再加一畫,就是兩個一陽變為太陽,一陽為1,太陽為2,故1+1=2,同樣,1+2=3,2為太陽,陽極而陰,變為陰之始,變為動,動為陽,在上,故一陽加太陽,相當於一陽加太陰,剛好為震卦3。注意,學習中國的文化要用中國的思維。十幹為十氣,剛好圍成一個圓圈,(春夏秋冬就是一個圓圈了,就是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產生的),但這裏的圓圈並不隻是因為地球圍繞太陽轉時是個圓,而是認為氣之流動的形式就是平滑線,因為要周而複始,故為圓,因為氣產生於天體運行,沒有地球自轉和公轉,就沒有白天黑夜,沒有春夏秋冬,就沒有陰陽五行,故幹又稱為天幹。說了幹的來曆了,接下來說地支的由來。地支由來相對簡單的多,因為陰陽產生了八卦四象,六十四卦,還可以接著往下推,2的n次方個卦,相當於用2進製來計算世間的萬事萬物,陰陽分為兩類,四象分為四類,八卦分為八類,64卦分為64類,以致劃分無窮。古人分到64卦,已足夠用矣,因為計算機的出現,朝64卦下麵細分不是難事,但要有古人那樣的智慧。作為中國人應該清楚什麼是乾卦和坤卦吧,應該清楚先天八卦圖吧,乾在上代表天,坤在下代表地,乾到坤六種變化,坤到乾六種變化,即十二消息卦,這12種變化剛好為一周,即一日,或一年,故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說法,日為自轉,年為公轉。這12種變化古人用地支表示,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12種變化也是氣的12種變化,故12地支就是12氣。天幹十氣,也是在一天之中,或一年中變化,故隻有年、日有幹支紀法,月時沒有,月時的幹支由年月幹支推出。年有12變化,故年有12月,日有12變化,日有12時,現在發展為24時。地支為12氣,天幹為10氣,天幹為主導,故12地支可轉換為10天幹,10天幹就是陰陽五行,故12地支也是陰陽五行,可以用數來計算。一年之中,月亮的圓缺可不是剛好12次,月亮的圓缺用初一、初二來記錄,那年12氣的變化用什麼來表記呢,就是24節氣,每一個節就是氣的轉換點,每過了一個節才是一個新月的開始,這裏的月不是月亮,而是12地支對應的12月。故計算地支氣的變化時,要用節來區別。12地支也可分陰陽,就變成24節氣,每一個節氣裏氣前為陽,氣後為陰。可以接著變化下去,24變36,變48,變60,變72,以至變化無窮。12地支氣和10天幹氣是不同的,10天幹氣是陰陽兩儀變化而來的,與地球的轉動沒有關係,符合萬事萬物,放之四海而皆準,古人的描述是充盈天地之間,無處不在。而12地支氣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引起的,故稱為地支,和地球有關,和大地的位置有關,和大地的方位有關,12地支有方位,10天幹沒有方位,知道年有12變化,日有12變化,必然知道地球有自轉,但不知道公轉,認為太陽圍繞地球轉動,古人有太陽的視運動圖,但這是兩千多年前的知識,古人能有這樣的成就,不感到了不起嗎?多少人知道幹支紀年,又有幾人知道幹支代表氣,幹支可以計算,把握我們看不見,卻離不開的氣的運動。學氣功必然懂幹支,學中醫,必然懂幹支。而這是最起碼的,相當於小學隻認識了1234567890。渾沌初起之狀為一,為圓球狀,分為陰陽,故天幹之氣彌漫天地,無處不在,到處都有陰陽,像個實心圓球,故天圓。12消息卦也可以圍成一個圓圈,但是有圓心,從圓心出發,畫出12線,圓均分為12份,12地支代表12方位,圓為大地的平麵圖,故地方。結合起來,就是天圓地方,方是方位的意思,你還會不會譏笑古人認為地是方的。古人把由眾多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稱為「天」,把立足其間賴以生存的田土稱為「地」,由於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周而複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似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裏承載著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這裏的方是平穩的意思。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這種民宅體現了「天圓地方」,這裏的方是四平八穩的意思。而四平八穩都是根據地支代表方位而來的。12地支代表12方位,支可以轉化為幹,故幹也有方位,木東,火南,金西,水北,幹和卦的關係很緊密,故八卦可以納幹支,熟悉易經的都知道八卦納上幹支,就可以演算了。八卦不知產生於多少年前,現在熟悉易經的不知有多少,用易經來偶爾玩下的又不知有多少,易經還被稱為群經之首,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源畢竟是源,未免有點淺顯,就像小學的加減乘除的算術,哪能和大學的微積分相比較,易經是基礎部分,群經之首嘛,他製定一套規則,就是陰陽五行,天幹地支的演算,陰陽五行,天幹地支好比加減乘除的法則,八卦好比1234567890十個數。因此,依靠陰陽五行,天幹地支,八卦與八卦的重疊分組,變化無窮,實際上就是氣的流動,萬變不離其宗,靠陰陽五行,天幹地支理順氣的變化。五行與太極金為陰(陽、柔、剛),水、木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水為陰(陽、柔、剛),木、火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木為陰(陽、柔、剛),火、土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火為陰(陽、柔、剛),土、金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土為陰(陽、柔、剛),金、水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編輯本段]五行的現實映像金 原則 對事物的一種構想水 知識 對事物的一種具體理解木 善良 對事物的一種內心的反應火 真誠 基於內心反應的一種行動土 分析 在行動過程中的一種分析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構想--落實到具體如何實現構想--產生行動的想法--行動--在行動中分析--總結經驗,進行規劃,構想五行與儒學偶感而發,五行對應儒學的仁義禮智信,缺一不可,相生即相克。古人真是偉大!請各位認真思考仁義禮智信與五行之後,相信各位會有很幸福的人生。[編輯本段]五行特性[第一種觀點]這種觀點起源於《洪範》。今人多理解為:木的特性:日出東方,與木相似。古人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幹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火的特性:南方炎熱,與火相似。古人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土的特性:中原肥沃,與土相似。古人稱「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和收獲農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故有「土載四行」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金的特性;日落於西,與金相似。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的意思。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水的特性:北方寒冷,與水相似。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第二種觀點]這種觀點起源於當代學者聶文濤對《素問》的訓詁。五行的性質應從「平氣」、「不及」、「太過」三方麵考慮。平氣時,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備化,金曰審平,水曰靜順;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監,金曰從革,水曰涸流。太過:木曰發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堅成,水曰流衍。從這三麵考慮之後,才能體會出中醫學思維中對生命自我維護的理解。對人體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醫學的差別所在。中國哲學史上的五行思想類別: 「五行的各種意義上麵已經分析,為了清楚起見,再把這幾種意義綜合列舉如下:(1)指五種行為原則,疑為荀子所持。(2)指五種物性,如《尚書洪範》及周子《太極圖說》所持。(3)指人類生活上的五種必須的物質條件,如《左傳》裏蔡墨所持。(4)為分類學上的五種分類原則,如《呂氏春秋》所持。(5)指藉著陰陽二氣之流動而存在的五種「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黃帝內經素問》所持。(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屬及流水。它們的象徵意義分別為生機興發,活動或變化,孕育或培植,禁製與伏藏。此為蕭吉所持。五行表達了陰陽之間的關係。五行在生命體內的相互依存,表達了陰陽之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關係;五行之間的相互製約,表達了生命運動所具有的內部規定性;五行的運動和轉化,表達了陰陽之間不斷發生力量變化的消長關係;五行不能獨立存在,同生同滅,表達了陰陽並行不悖的關係。陰陽之間的這種重要關係,也無法用五種物質關係來理解。五行所描述的是不能分割的一體關係 ,是生命體內的互相支持、互相製約又不斷變化的關係,而不是五種獨立個體之間的關係。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之間缺乏嚴格的互相支持關係,可以獨立存在。而在五行學說中,沒有一「行」可以離開其他的四「行」而存在。因此把五行說成是五種物質是牽強附會的。五行理論是用來解說天地萬物變化的。所以中醫學總是用運行不息來理解五行。中醫學的陰陽關係,是通過五行(木、火、土、金、水)來表述的。陰陽五行,描述了生命係統內部所必須具有的相互支持和相互製約力量,因而形成了對生命特殊的看法。五行理論把生命描述成活的、不斷運動發展和能夠維護自身平衡的生命,而這一作用無法用把五行看成五種物質的理論來完成。五行學說裏,南方屬於火,東方屬於木,北方屬於水,西方屬於金,土掌管中,協助金木水火的平衡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後中國大陸有關古代陰陽哲學的認識幾乎是統一的,而這種統一就在於陰陽學說符合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論。與此相關的認識是,五行理論就是古代樸素的唯物論,而這種說法的依據就是把《尚書 洪範》中的五行理解成五種物質。近年來這種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這表現在很多學者試圖擺脫辯證唯物主義的統一哲學模式來重新理解古代哲學思想。事實上,當離開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回歸到秦漢之前哲學水平上的時候,陰陽哲學就會顯現出原本的內容。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學者徐複觀就注意到,先秦文獻中凡提到「五行」時大都是用「陰陽五行」,而提到陰陽則經常不帶有五行,這說明五行是依附陰陽存在的 。遺憾的是徐複觀對陰陽五行理論的考察沒有關注到還有中醫學的存在,也沒有提及到《黃帝內經》中的相關論述。因此對陰陽理論如何駕馭五行學說沒有做出進一步的探討。實際上,陰、陽、木、火、土、金、水,在原本體係內都是抽像的概念,其中的木、火、土、金、水並不是指有形的物質。首先,從五行的整體作用可以明顯看出,任何兩行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麵的關係,所以才能保證"製化"關係的正常。即是說,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從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養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在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聯係規律,所謂相生,即相互資生、促進、助長之意;所謂相克,即相互製約、克服、抑製之意。生克是五行學說用以概括和說明事物聯係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觀點。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關係見下圖:在相生關係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兩方麵的關係,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相生關係又稱之為"母子關係。"在相克關係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兩方麵關係,我克者為"我所勝",克我者為我"所不勝",所以,相克關係又稱為"所勝"、"所不勝"的"相勝"關係。事物內部係統結構的五個方麵之間的相生、相克關係,構成了事物正常情況下的循環運動,因而經常處於運動發展之中,是不平衡的。然而就五行整體來看,相生與相克又都是在總和中表現出相對的動態平衡。而五行中的每一行,由於既生別行,又被別行所生;既克別行,又被別行所克,故在整體上也呈現動態均勢。可見,五行所達到的平衡,不是絕對的靜止,而是建立在運動基礎上的動態平衡。(3)五行的製化、勝複五行係統結構之所以能夠保持動態平衡和循環運動,主要在於其本身客觀存在著兩種自行調節機製和途徑。一種是正常情況下的"製化"調節;一種則是在反常情況下的"勝複"調節。製,即製約。化,是生化。所謂製化調節,主要是指五行係統結構在正常狀態下,通過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調節作用,又稱為"五行製化"。首先,從五行的整體作用可以明顯看出,任何兩行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麵的關係,所以才能保證"製化"關係的正常。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從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養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從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養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從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從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可以看出,正是這種相反相成的生克製化,調節並保持了事物結構的相對協調和平衡。
出生日期轉換生辰八字對照表:生辰八字轉換生辰八字,是中國傳統的個人出生日期、時刻的記錄,它將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通過每柱兩個,一共四柱天幹地支的漢字表達出來,此記錄一共八個字,所以稱之為“生。辰八字”。生辰八字或說八字,其實是周易術語四柱的另一種說法。生辰八字自動計算器。
1.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時間、即年、月、日、時。在人用天幹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別來表示年、月、日、時,如甲子年、丙申月、辛醜日、壬寅時等,包含了一個人出生時的天體
2.運行的基本狀態。每柱兩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稱“測八字”。時辰對照表。依照天幹、地支沂涵五行屬性之相生、相克的關係,推測人的體咎禍福。不過我們在這裏要講的不是如何“測八字”,而是如何算八字。